濕氣重懶人包|9大症狀自我檢測!教你5招「快速祛濕」調理

濕氣重懶人包|9大症狀自我檢測!教你5招「快速祛濕」調理

香港氣候潮濕,加上都市人常吹冷氣、愛喝凍飲,十個有九個都說自己「濕氣重」。到底濕氣是什麼?它不僅會讓你感到疲倦乏力、身體沉重,更可能是引致浮腫、皮膚問題的元兇。

想知道自己是否「濕重」一族?本文將從9大症狀的自我檢測,到深入拆解濕氣成因,並提供飲食、湯水、穴位按摩等5大祛濕方法,助你徹底擺脫「濕」人煩惱,重拾一身輕盈!

你身體濕氣重嗎?9大濕重症狀自我檢測

濕氣積聚在身體不同部位,會引發各種不適。快來看看以下9個由頭到腳的警號,你中了多少項?

身體部位
常見徵狀
頭部 頭昏腦脹,感覺沉重,像被濕布包裹
面部
面油分泌旺盛,容易長痘痘、粉刺
舌頭
舌體肥大有齒痕,舌苔厚膩(白膩或黃膩)
消化
食慾不振,容易胃脹、腹脹
排泄 大便質地軟爛、黏膩,容易黏在馬桶上
身軀
身體困倦、沉重,四肢乏力,尤其早上起床時
關節
關節痠痛、僵硬,尤其在陰雨天更為明顯
體型
下半身容易浮腫,體重增加
女性
量多,質地清晰或偏黃

如果你符合以上3項或更多,便需要正視體內的濕氣問題了。

為何會有濕氣?中醫:脾虛是萬濕之源

要有效祛濕,必先了解濕氣的源頭。中醫理論認為,濕氣的產生,與我們的「脾胃」功能失調密切相關。

「脾主運化」,意思是脾胃負責將我們吃進的食物和水,轉化為身體能用的能量(氣血),並將多餘的廢物和水濕排走。但如果因為飲食不節(愛吃生冷、甜膩)、缺乏運動或過度思慮而導致脾胃虛弱(即脾虛),「運化」功能就會失靈。

水濕無法被正常代謝,便會停滯在體內,形成「內濕」。這就是為何中醫常說「脾虛生濕」,健脾是祛濕最根本的一步。

濕氣也分寒熱?3種常見濕重體質

濕氣會因應個人體質,演變成不同類型。了解自己屬於哪一種,才能對症下藥。

體質類型
寒濕
濕熱
核心成因
陽氣不足,寒氣與濕氣結合
濕氣與熱邪結合,或過食辛辣油膩
典型徵狀
怕冷、手腳冰冷、關節痠痛、腹瀉
口苦口乾、面油多、體味重、小便黃
舌頭特徵
舌質淡白,舌苔白滑
舌質偏紅,舌苔黃膩
調理方向
溫陽散寒、祛濕
清熱利濕

專家5招有效祛濕法

調理濕氣,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以下是專家建議的5個最有效的方法:

1. 飲食祛濕法

這是最直接的方法。多吃健脾利濕的食物,避免「生濕」的飲食習慣。

建議食物 (健脾利濕)
避免食物 (生濕礙脾)
穀物類:薏仁、赤小豆、粟米、淮山
生冷寒涼:凍飲、雪糕、西瓜、沙律
蔬菜類:冬瓜、白蘿蔔、陳皮、生薑
甜膩黏滯:蛋糕、朱古力、糯米、奶茶
肉類:鯽魚、瘦肉
肥甘厚味:油炸食物、肥肉、動物內臟

2. 運動祛濕法

運動是排走濕氣最簡單有效的方法。透過運動令身體微微出汗,能直接將濕氣透過皮膚排出。建議選擇慢跑、快走、瑜伽等帶氧運動,持之以恆,有助振奮陽氣,促進水液代謝。

3. 穴位祛濕法

每日花數分鐘,用指腹按壓以下穴位,每個穴位按壓2-3分鐘,有助健脾化濕:

  • 足三里穴:健脾和胃,是調理後天的養生大穴。

  • 豐隆穴:被譽為「化痰祛濕第一穴」。

  • 陰陵泉穴:健脾利水,對改善下半身浮腫尤其有效。

4. 湯水食療祛濕法

除了日常飲食,定期飲用祛濕湯水,能加強調理效果。

  • 經典四神湯:健脾祛濕效果平和,適合大部分人。

  • 赤小豆薏仁湯:利水滲濕的經典組合,有助改善身體浮腫。

5. 避開環境濕邪

盡量避免長時間身處潮濕環境。下雨天避免淋雨;洗頭後要立即吹乾頭髮;避免穿著未乾透的衣服,以免外部濕氣入侵身體。

祛濕知易行難?

要做到以上種種,對於生活忙碌、經常外食的都市人來說,確實是一大挑戰。想尋求一個更直接、更方便,又能從「脾虛」根源入手的祛濕方法?


維特健靈「祛濕輕」可能是你的理想選擇。它正是基於「健脾祛濕」的核心理念而設,採用經典的健脾祛濕配方,結合多種天然草本成分。它不僅助你「祛濕」,更重要的是鞏固「脾」這個水濕代謝的樞紐,助你由內而外調理身體,輕鬆回復輕盈乾爽的狀態。

常見問題

維特健靈袪濕輕適合哪些人群使用?

維特健靈祛濕輕適合所有年齡層的人士,特別是那些在潮濕環境中生活或因為飲食不當而出現濕氣重問題的人。產品的成分天然,無添加,能有效幫助改善因濕氣重引起的不適症狀,並提升整體健康水平,讓使用者保持活力。

維特健靈袪濕輕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維特健靈祛濕輕的配方結合了多種有效的去濕食材,如蓮子、薏米、赤小豆、冬瓜和百合等,這些成分共同作用,能夠幫助身體排除多餘的濕氣,改善消化功能,並增強免疫力。

我應該如何服食維特健靈袪濕輕?

維特健靈祛濕輕的調理方式為口服,每日建議服用兩次,每次一粒。若需要加強效果,可以將服用量增至每日兩次,每次兩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