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津貼|2025最新申請資格、金額及方法一篇看懂 (附比較表)

在香港有無數家庭中都有一些無名英雄,他們是日夜辛勞,默默地照顧著家中年長或有需要親人的「照顧者」。為了紓緩這些護老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的經濟壓力,政府及關愛基金推出了多項「照顧者津貼」計劃。然而,這些計劃名稱相似,申請資格和程序各異,往往讓有需要的人看得一頭霧水,不知從何入手。本文將聚焦在目前最核心的兩個津貼計劃上,助你或你的家人輕鬆申領應有的支援。

香港主要照顧者津貼計劃比較

目前,由社會福利署推行的「照顧者津貼」主要來自「關愛基金」項目下兩個恆常化的計劃。請先透過下表,快速判斷你主要符合哪個計劃的資格。

比較項目 為低收入家庭的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 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
計劃簡稱 護老者津貼 殘疾人士照顧者津貼
服務對象
(受照顧長者/殘疾人士)
正在輪候社署資助的長期護理服務。
2. 經「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評定為身體機能中度或嚴重缺損。
3. 居於社區,並沒有使用任何院舍照顧服務。
正在輪候指定的康復服務、公營醫院的療養服務或教育局的特殊學校寄宿服務。
2. 居於社區,並沒有使用任何院舍照顧服務。
申請資格
(照顧者本人)
能夠承擔照顧責任。
2. 每月從受照顧長者獲得的經濟資助不多於津貼金額。
3. 沒有領取綜援、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
能夠承擔照顧責任,或為有父母的嚴重殘疾兒童提供協助。
2. 沒有領取綜援、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
3. 如申請全額津貼,須非從事受薪工作,或每月從受薪工作收取的入息不超過$1,000。
津貼金額 (每月) $3,000 $3,000 (全額) 或 $1,500 (半額)
資產審查
(照顧者與同住家人)
需要。
以申報的家庭每月總入息,不超過特定上限為準(請參考社署最新公布)。
需要。
家庭每月入息不超過指定中位數的75%,及家庭總資產值不超過特定上限(請參考社署最新公布)。
申請及查詢途徑 負責跟進受照顧長者的長者地區中心、長者鄰舍中心等。 負責跟進受照顧殘疾人士的康復服務單位(例如:特殊幼兒中心、庇護工場等)。

如何申請照顧者津貼?

與一般可直接在網上申請的政府津貼不同,上述的「照顧者津貼」 需要透過負責跟進個案的社福單位作轉介及申請

  1. 第一步:確定資格與接觸點
    • 首先,根據上表確定受照顧者及你自己的基本情況,符合哪個計劃。
    • 找出正在為受照顧者提供服務的社福單位。例如,如果長者正由某「長者地區中心」跟進,那你申請「護老者津貼」的接觸點就是該中心。
  2. 第二步:向負責社工提出申請意願
    • 聯絡負責的社工,表達你想申請「照顧者津貼」的意願。
    • 社工會為你詳細解釋申請資格、評估你的家庭情況,並提供申請所需的表格。
  3. 第三步:準備所需文件
    • 一般需要準備的文件包括:
      • 照顧者及受照顧者的身份證明文件副本。
      • 住址證明。
      • 照顧者及同住家人的入息及資產證明文件(如銀行月結單、糧單等)。
  4. 第四步:遞交申請及審批
    • 將填妥的表格及所有文件交回負責的社福單位,由他們轉交社會福利署作最終審批。

照顧者津貼常見問題

「照顧者津貼」和「長者生活津貼」有什麼分別?

這是最常見的混淆。
照顧者津貼: 是發放給「照顧者」本人,以補貼其生活開支。
長者生活津貼 (生津): 是發放給「長者」本人,是長者自身的社會福利。
兩者關係: 在「護老者津貼」的規定中,照顧者 不能夠同時領取長者生活津貼。

如果我同時照顧一位長者和一位殘疾家人,可以申請兩份津貼嗎?

不可以。 根據關愛基金的指引,每名照顧者在同一時間內,只可領取「護老者津貼」或「殘疾人士照顧者津貼」 其中一項

這些津貼是永久性的嗎?

這兩個津貼計劃已於2023年10月起 恆常化,不再是「試驗計劃」。但社會福利署仍會定期檢視計劃,申請人也可能需要定期覆核資格。所有詳情應以社署的最新公布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