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氣脹相信是許多人難以言喻的困擾。明明沒有吃很多,肚子卻總是鼓脹不適,有時更伴隨頻繁排氣,也就是常說的「胃氣多」。這種「胃氣脹」情況,不僅影響日常飲食和心情,若長期持續,更可能對生活品質造成顯著影響。究竟為何這種不適會找上門,甚至持續不斷?從中醫角度來看,脾胃功能失調是關鍵。本文將為您深入剖析導致這種情況持續的四大原因,並提供中醫的解決方法,助您理解如何調理身體,擺脫相關困擾。
胃氣脹是什麼?
所謂「胃氣脹」,簡單來說,就是胃部及腹部感覺充滿氣體,引致脹滿不適的感覺。患者可能會感到上腹部有壓迫感、悶脹感,有時甚至肉眼可見腹部微微隆起。除了腹部不適,胃氣脹亦常伴隨打嗝頻繁(中醫稱為噯氣)、胃氣上湧,甚至影響食慾等情況。偶發性的相關不適可能與一時飲食不當有關,但若此問題持續出現,便需要正視。
胃氣脹4大持續原因一覽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負責消化食物、吸收營養,並將其轉化為身體所需的氣血能量。當脾胃功能失調,食物的運化便會受到阻礙,從而產生相關的胃部不適。以下是導致胃氣脹持續的四大常見原因:
胃氣脹的持續原因1. 飲食失調脾胃運化失常
胃氣脹的持續原因2.肝氣鬱結犯胃
長期的精神壓力或情緒波動,容易導致中醫所說的「肝氣鬱結」。肝氣不暢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即「肝氣犯胃」),使胃氣升降失調,出現胃氣脹等不適。
胃氣脹的持續原因3. 體質因素脾胃本身虛弱
部分人士可能因先天脾胃功能較弱,或後天調養不當(如長期飲食不節、過勞),造成「脾胃虛弱」。這種體質使得脾胃運化能力下降,即使正常飲食也可能出現消化不良,產生胃氣脹。
胃氣脹的持續原因4. 外邪侵襲或作息失調損脾胃
感受外界邪氣(如寒濕)或長期作息不規律、睡眠不足,均可能損傷脾胃功能。脾胃受損則運化失常,氣機升降受阻,容易導致胃氣脹及其他消化系統不適。
為何胃氣脹總是反覆?留意3個加劇因素
許多人深受胃氣脹困擾,即使稍有好轉,也容易反覆發作。這除了與上述四大根本原因未能妥善處理有關外,以下三個因素亦是導致這種情況持續不癒、反覆出現的常見推手:
加劇因素 |
說明 |
對胃氣脹的影響 |
1. 未能針對根本原因調理 |
許多時只著重舒緩當下不適,忽略了引致相關困擾的深層原因,如脾虛、肝鬱等。 |
治標不治本,導致問題持續。 |
2. 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未改 |
明知某些食物或習慣會引致不適,但未能下定決心戒除或調整。 |
持續損害脾胃功能,令這種不適難以根治。 |
3. 忽略「養胃」的整體概念 |
未能意識到脾胃健康需要長期養護,缺乏整體調理和預防的觀念。 |
脾胃功能未能真正強健,容易再次出現這種情況。 |
胃氣多是身體的警號嗎?
適量的胃氣產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例如說話、進食時都可能吞入少量空氣,腸道細菌分解食物時也會產生氣體。這些氣體通常會透過打嗝或排氣的方式排出體外。然而,如果「胃氣多」的情況變得頻繁且明顯,例如不停打嗝、腹部經常咕咕作響、排氣量異常增多,甚至因此感到不適或尷尬,便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號,提示消化可能出現了失衡或功能不佳的情況,需要多加留意,並檢視是否與胃氣脹的問題相關。
導致「胃氣多」的常見情況有哪些?
「胃氣多」與「胃氣脹」經常相伴出現,其成因亦有不少共通之處。除了前述導致相關不適的四大原因可能引致胃氣過多外,以下一些具體情況也容易直接導致胃氣產生過量或排出不暢:
- 吞入過多空氣: 進食速度過快、邊吃飯邊說話、經常咀嚼香口膠、飲用碳酸飲品等,都會不自覺地吞下較多空氣。
- 進食產氣食物: 某些食物在消化過程中特別容易產生氣體,例如豆類(黃豆、黑豆)、十字花科蔬菜(西蘭花、椰菜花、椰菜)、洋蔥、薯仔、番薯、牛奶及乳製品(對乳糖不耐受者)等。
- 消化機能欠佳: 當脾胃運化能力不足,食物未能被充分消化吸收,便會在腸道內異常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導致胃氣多和相關的胃部不適。
- 腸道菌群失衡: 腸道內益菌和壞菌的比例失衡,也可能影響食物的分解過程,導致產氣增加。
中醫如何從根本調理,解決持續胃氣脹?
中醫治療持續胃氣脹,著重「辨證論治」和「整體觀念」,旨在找出導致其根本原因,並調理相關臟腑功能,以恢復脾胃的正常運化和氣機的暢通。常見的調理方向包括:
- 健脾益氣: 針對脾胃虛弱者,會用黨參、白术、茯苓等藥材來補益脾氣,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從根本上減少胃氣脹的發生。
- 疏肝理氣: 對於肝氣鬱結引致的相關困擾,則會採用柴胡、白芍、香附等藥材來疏肝解鬱,調理氣機,使肝氣條達,胃氣自然和順。
- 消食導滯: 若因飲食積滯導致的胃部不適,中醫會使用山楂、麥芽、神麴等具有消食化積作用的藥材,幫助清除胃腸積滯,舒緩脹滿。
- 祛濕化濁: 如果體內濕氣過重,影響脾胃運化,則可能用到蒼术、厚朴、陳皮等藥材來燥濕健脾,行氣化滯。
除了中藥調理,中醫師亦會根據個人體質和情況,給予飲食宜忌、生活作息調整等建議,多方面配合,才能更有效地解決這種持續不適的問題。
按壓穴位能輔助即時舒緩胃氣不適嗎?
除了內服調理,中醫亦有一些簡單的穴位按壓方法,可以作為日常保健或相關不適時的輔助舒緩方式。以下介紹兩個常用穴位:
- 足三里穴: 位於小腿外側,膝蓋骨對下約四隻手指寬處。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的功效,經常按揉有助於增強消化功能,改善相關的胃部不適。
- 中脘穴: 位於上腹部,胸骨下端與肚臍連線的中點。中脘穴是胃的募穴,是胃氣匯聚之處,按揉此穴能和胃健脾、理氣止痛,對於因食滯或胃虛引起的相關不適有一定舒緩作用。
按壓方法: 以拇指指腹按壓穴位,力度以感到酸脹為宜,每個穴位按揉約2-3分鐘,每日可進行數次。
解決胃氣脹 從「養胃」開始
要真正擺脫持續胃氣脹的困擾,關鍵在於從根本上調理脾胃功能,也就是中醫常說的「養胃」。養胃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長期的飲食調理、規律作息、情志舒暢以及適當的保健相配合。
「養胃素」嚴選13種珍貴中草本成分,專為「養胃」、舒緩「胃氣脹」而設。配方中的茯苓與白朮有效強化脾胃功能,為「養胃」打下堅實基礎,從而增強身體對食物的消化。同時,砂仁、陳皮、柴胡、香櫞及枳實等成分則能促進腸道健康,幫助行氣消滯,有效舒緩因氣滯而引起的「胃氣脹」,進一步鞏固「養胃」效果,讓您逐步擺脫「胃氣脹」的煩惱。
「養胃素」正是透過這13種中草本的精妙配搭,從多方面著手,幫助您強化脾胃。選擇「養胃素」,讓「養胃」變得簡單有效,每天都能感受舒暢自在。
常見問題
維特健靈養胃素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維特健靈養胃素含有多種天然中草本成分,包括茯苓、枳實、山楂、麥冬、白术、陳皮、柴胡、香櫞、砂仁、乾薑和吳茱萸等。成分在共同作用下,有助於改善胃酸過多、消化不良及舒緩胃氣脹痛等問題。
如何正確服用維特健靈養胃素?
建議的服用方法為每日1次,每次2粒作為保健使用;若需要加強修復,則可每日2次,每次2粒。
維特健靈養胃素適合哪些人?
維特健靈養胃素特別適合那些有「玻璃胃」或胃部敏感的人士,經常感到胃氣脹痛、飽滯不適或有寒涼體質的人群。能有效舒緩這些症狀,並幫助改善整體消化系統功能。